岳陽晚報全媒體 記者 黃誠成 見習記者 方芳

近日,一則關于中小學生體育用品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。央視曝光部分學生常用的球拍、跳繩等體育用品存在增塑劑超標問題,部分樣品甚至超出參考標準限值200倍以上。這一消息在社會各界激起層層漣漪,學生的健康安全再次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。
據報道,在福建省質檢院和寧波市質檢院,一場針對中小學生體育用品的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悄然展開。此次被監測的球類、球拍和跳繩三類產品,與學生們的體育活動緊密相連。然而,檢測結果卻令人觸目驚心。在采集的112批次學生體育用品中,有30批次產品不符合參考標準要求,不符合率為26.8%。
這些產品的不符合項目主要集中在增塑劑。部分樣品的增塑劑含量超過參考標準限值200倍以上。
增塑劑,這一在塑料制品中被廣泛應用的化學物質,卻成為了學生健康的潛在“殺手”。長期過量接觸增塑劑,會干擾人體分泌系統,如同在身體里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。對于正處于生長發育關鍵時期的青少年來說,其危害更為嚴重。
男生可能會因增塑劑的攝入而產生類似雌激素的作用,影響骨骼發育、生殖器官的正常生長等;女生則可能面臨早熟等問題。這不僅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,還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。
博魚boyu(體育)官網
為何增塑劑會在學生體育用品中大量超標?愛心文體銷售員朱女士認為,這背后,生產企業難辭其咎。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,部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,追求更高的利潤,不惜犧牲產品質量和安全標準。
而監管部門在這一事件中,也暴露出在質量把控上的漏洞。雖然我國在部分兒童用品和學生用品領域已有增塑劑限量標準,但對于球類、跳繩等學生體育產品,相關標準卻尚未完善。這使得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缺乏有力的依據,無法對生產企業進行全面有效的監管。
監管的失職,讓這些不合格的體育用品得以流入市場,進入校園,成為威脅學生健康的隱患。
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監督司安全評估處一級調研員王娜表示:“根據本次風險監測結果,市場監管部門已向相關企業發放風險告知書,要求及時采取整改措施,并適時組織開展跟蹤監測,組織技術機構幫助企業深入查找原因,提出改進措施和解決方案,促進行業質量水平提高?!边@一舉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企業整改,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,加強監管力度,從源頭上杜絕不合格產品的出現。
“我們在體育教學中一直強調運動安全,但沒想到體育用品本身可能隱藏著這樣大的健康隱患。”岳陽市第十八中學體育老師張老師說,在日常教學中,他們注重學生的運動姿勢、運動強度等方面的安全指導,但對于體育用品的質量安全,卻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檢測手段。今后在選擇教學器材時,肯定會更加謹慎,優先挑選有質量保障的知名品牌產品。
體育用品行業經銷商李先生認為,此次事件暴露出學生體育用品標準體系的不健全。雖然已經有了無毒安全的增塑劑替代物,但由于缺乏相應標準,企業缺乏更新動力。行業協會應發揮積極作用,盡快推動相關標準的制定與完善,引導企業進行技術升級。例如,組織專家研討,借鑒國際先進標準,結合國內實際情況,制定出科學合理、可操作性強的學生體育用品增塑劑限量標準。同時,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,幫助企業了解和應用無毒安全的替代物,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性。
“孩子的健康是我們最關心的,看到這樣的新聞,實在讓人揪心。”家長王女士表示,平時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生活起居,很少會去考慮體育用品的安全問題?,F在才知道,孩子使用的球拍、跳繩等都可能存在這么大的風險。希望監管部門能加大執法力度,增加抽檢頻次,擴大抽檢范圍,讓不合格產品無處遁形。
為降低風險,建議消費者在正規銷售渠道購買正規品牌產品,并留意產品標志標識是否齊全。岳陽市體操運動協會會長李景松提醒:購買跳繩、球拍等產品時,避免購買材質過軟、顏色過于鮮艷或圖案豐富的產品,因為這些可能是增塑劑超標的“信號”。使用后,督促孩子及時洗手,減少增塑劑殘留危害。家長們還可以定期檢查孩子的體育用品,如發現有異味、變形等異常情況,及時停止使用并更換。
記者檢索發現,全國體育用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的《跳繩》國家標準草案稿,已對跳繩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含量作出限量要求,有望在近期公開征求意見。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,預示著學生體育用品標準體系將逐步完善。
總之,學生安全各方需協同努力。生產企業要強化責任意識,將學生的健康放在首位,嚴格落實質量管控,加大研發投入,尋找更安全的材料和生產工藝;監管部門要嚴格執法,加強對生產、銷售環節的監管,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;學校要加強對體育用品的管理,建立健全采購、驗收、使用、報廢等制度;家長要提高警惕,關注孩子體育用品的安全。
只有各方攜手共進,才能為學生營造安全健康的體育活動環境,讓他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,盡情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與活力,而無需擔憂健康受到威脅。